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专业建设 >> 正文

[专业建设]一般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研究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5-06-22 00:00:00】 阅读:【】次

一般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研究

胡恩明 周健儿 罗金明 韩占生

为了促进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有必要制定普通高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根据我们多年来在一般院校进行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就一般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制定提出以下观点,供共同探讨。

一、制定普通高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目的、意义

1.制定专业规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科技和教育将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人才争夺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都呈现多样化的喜人局面,但各地区、各院校、校内各专业教育质量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各类高校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都要力求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及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体现素质教育和社会对专业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和共性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教育部将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通过制定专业规范,可以在本科专业教育中树立起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为各类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教育提供基本的专业标准,整体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2.制定专业规范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将从直接行政干预转向通过制定专业规范的方式加强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引导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促进高校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工作;制定专业规范将有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监督标准和机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促进高等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以评促建工作,提高高等院校学科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3.制定专业规范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面向国际的开放和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宽、加深和加快,高等院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高等工程人才的国际流动将大幅度增加,高等工程人才资格的国际互认将日益迫切。借鉴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标准,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专业规范,对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国际合作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普通高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工科本科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学科为本的专门教育。“学科”是按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知识门类(或领域),是根据科学发展的自然过程形成的;“专业”是指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职业去向。一个专业一般包含了一个或多个主干学科和与之相关的多门课程。学校设置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学科特点而确定的。

我国工科本科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适应科学与技术呈现加速发展及综合化的态势,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多样性。本科阶段教育应由职业对口型向社会适应型转变。现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同样需求基础扎实,知识与能力复合的高级研究人才。因此,我国理工类本科教育应坚持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统一的指导思想。

普通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普通教育的实施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在普通教育中应提倡融入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注重普通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专业教育一般是为了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所需要的那部分教育,包括主干学科核心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专业的特色是由学科的特色和课程特点来体现的。

无论专业培养方案如何改革,无论两类教育中各个课程的分量如何此消彼长,也无论各个学校的同类专业有多少各自的特色,普通教育基础上构建的专业教育模式是国内外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所体现的原则就是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2.制定专业规范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的原则

制定专业规范要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育观念为指导。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陈旧周期缩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变动频繁,高等教育要改变一次性教育观念为终身教育观念,强调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高等教育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树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观念,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诚信守法,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21世纪面临知识经济的时代,它以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为动力,因此就要特别强调人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虽然具有先天的生理依据,但却主要是出于后天的培养。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使之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应在教育的目标、教学原则和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制定专业规范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时代要求现代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基础更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知识是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高等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选择适当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挖掘教育的深层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在制定专业规范时,要引导高等学校将教育教学的重点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上来。

4.制定专业规范要坚持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原则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各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也应有所不同。在人才类型上,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等在培养要求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科培养水平上,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上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制定专业规范时,要坚持分类分层次指导原则,制定出学科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鼓励各类分层次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给高等院校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各类学校逐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形成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局面。

5.制定专业培养规范要体现时代特征,全面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强调改革、创新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进行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制定人才培养规范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全面吸收、优化、重组近年来尤其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改革成果,并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规范,指导全国高等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普通高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1.本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应以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

2.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要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普通高等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如下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

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

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①自学能力,②表达能力,③社交能力,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包括①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②综合实验能力,③工程实践能力,④工程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①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创新实验能力,③科技开发能力,④科技研究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包括:①外语,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③文献检索,④方法论,⑤科技方法,⑥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①文学,②历史学,③哲学,④思想道德,⑤政治学,⑥艺术,⑦法学,⑧社会学,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①数学,②物理学,③化学,④生物学,⑤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包括:①经济学,②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包括:①工程制图,②机械学,③电工电子学,④工程原理,⑤工程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三)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般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宽基础,专业教育是宽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实施,要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在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学科方法论,培养学生适合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一系列的修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潜移默化地养成一个优秀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2)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为克服过去存在的各学科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总体规划的弊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按整体优化的原则,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一般高等院校工科本科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该框架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个教育类型十五个知识体系构成:

普通教育类型包括: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类型包括:⑧相关学科基础,⑨本学科专业,⑩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类型包括:⑾思想教育,⑿学术与科技活动,⒀文艺活动,⒁体育活动,⒂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2.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是知识领域,表示特定的知识子域,中间层是知识单元,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模块,知识体系的最底层是知识点。

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该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专业教育中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在构建专业的知识体系后,还需用学时数来标识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所需的讲课、实验时间。

各专业规范应明确其专业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应描述如下内容:

(1)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单元及应选修的知识单元及其所需的时间;

(2)本专业知识体系一览。

3.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知识体系给出了专业的知识框架,但这些知识要通过课程来传授给学生。因此,明确了知识体系之后就要构建相应的课程和课程体系。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一、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还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但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应覆盖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尤其是核心知识单元。

每个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各高校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特色课程中。各专业规范应明确其专业教育部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描述如下内容:

(1)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2)各课程的学时数。

4.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工科专业必须加强实性践环节的教学,构建以实验教学和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训练和科学研究为依托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以下能力:(1)实验技能;(2)工艺操作能力;(3)工程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能力;(5)社会实践能力。

5.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高等院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教育的总体改革思路,拓宽专业,强化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根据普通高校工科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按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原则,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时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①正确处理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③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的关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④正确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⑤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设计工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

①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②在校总周数:200-202周(其中教育教学166-168周,寒暑假32-34周);③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总学分为180-200学分,综合教育的学分由各校自定;④普通教育的学分为90-100学分;⑤专业教育的学分90-100学分;⑥实践教学学分占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分的参考比例为30%左右;⑦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未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学时与学分的折算由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建议课程教学按15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按每周折算为1学分的方法折算。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课程的学时学分折算办法可自行调整。

注:本文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1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的研究成果。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江伟辉、胡国林、顾幸勇、胡鸿豪、张纯等同志。

(来源: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