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23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

         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汪崎生  张光明  周克厚  张公社  凌建军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时间:2001

 

面对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国内油田开发难度加大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合作的新情况,我国石油工业迫切要求石油工程高等教育能迅速提供大量思想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精、身心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人才。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按拓宽专业的精神将原有的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三个专业合并为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自立项以来,项目组按照“认清形势,找准问题;转变观念,精心设计;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完善的原则,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四轮(94级~97级)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石油工程专业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在国内外石油工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方面 

通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和赴美实地考察,就石油工程高等教育的业务培养目标、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学生的知识和业务能力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与国外石油工程高等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完成了《国外石油工程高等教育文献调研报告》等阶段成果报告,明确了我国石油工程高等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认识,为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方面 

本研究从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出发,以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石油工程专业改革的背景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制定出了全新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该计划充分体现了“拓宽基础、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精神,并成功地进行了石油工程94级~97级四轮的教学改革实践。新制订的教学计划具有如下特色:

1)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实现了教学计划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计划的结构性调整主要体现为4“减”、4“加”和4个“有利于”,即:①减少了总学时,减轻了学生的课程学习负担,增加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②减少了理论课的总学时及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③减少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的比例,增加了基础理论课的比例,有利于拓宽基础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④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增加了选修课的比例,有利于因材施教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强了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不再划分专业方向,实现宽口径培养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宽厚的基础和知识面、更强的适应性。

3)坚持“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了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力度,开设了六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到全院其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4)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5)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了优秀生的培养方案,从95级起对优秀生实行导师制,实现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

6)加强第二课堂教学,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进行整体设计,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充实了课外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方面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重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两个层次(基本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十一大系列课程体系(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机电、经济管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更新,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新编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了《石油工程设计》、《石油工程生产实习指导书》等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9部,完成了《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等4门重点课程建设,研制开发了石油工程设计教学软件8个,《钻井工程》等CAI课件5个,使课程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四)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面 

本项目建立了发展型石油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概括为两大基础、五大支柱、三个方面和六种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开展了“4+1”(其中“4”是指在大学的四年本科教育,而“1”则为学校与油田企业共同进行的1年大学后教育,其中前半年学生在油田轮岗实习,后半年返校接受理论教学和综合工程设计)和“工学交替”(指将四年本科教育过程分成若干个“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实行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安排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石油工程专业“4+1”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石油工程教育界关于本科教育与大学后继续教育衔接方式探索中的一种尝试,是我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的继续。采油97届分配到中原油田的16名学生参加了该项教改试验,4+1”教改试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继“4+1”教改试验之后,又在石油工程98级进行“工学交替”教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积累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

(五)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探索实践 

针对近年来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淡漠和工程设计能力不强的实际,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并摸索出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作法。在弄清工程意识内涵及其培养途径的基础上,自觉地把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石油工程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对新生增设《石油工程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简史》课,将石油工程教育者的意图及早告诉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该课程受到新生的普遍欢迎。

我们于1997年在石油高校中率先开展了石油工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进行了四届,明显地增强了学生以工程设计能力为主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好评。由项目组编写的《石油工程设计》教材经试用三届后已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石油工程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的教材,该教材于20004月获江汉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改革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成立了石油工程中心实验室,在《油层物理》等专业课程中开设了综合型、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厂校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与河南、江汉油田合作共建了两个较为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克服了石油工程生产实习的困难,保证了实习效果。

(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 

采取了精选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启发式、导学式教学方法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学,开发和应用CAI课件等,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深入。

(七)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理论水平 

五年多的教改实践锻炼和成长起一批懂得高等工程教育规律、了解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不懈地进行教改探索的教师,特别是一部分青年教师。这批教师是石油工程专业今后教学改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教师队伍建设,使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有了很大改善。在项目开展期间,项目组成员共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篇(其中2篇获院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撰写研究成果报告或总结报告12份。

(八)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明显增强 

五年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系大学生的科研成果、科研论文、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英语四级通过率,均在学院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二、创新点

本项研究在制定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特色。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制定出了全新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是在原钻井、采油、油藏三个专业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新专业,五年来,我们彻底打破原三个专业之间的界限,摈弃名为专业实为职业的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拓宽基础、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精神,重新构建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设置了两个层次四个模块十一大系列课程体系,制定出了完善的已付诸实施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造性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建立了发展型石油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4+1”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积累了产学合作教育的经验;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优秀生设置了模块课,对优秀生实行导师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三)摸索出了一套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增设有关选修课,开设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在石油高校中率先开展了石油工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结合工程实际真刀真枪的训练,明显地增强了学生以工程设计能力为主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受到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缩短了工作适应期。

()由项目组编写、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工程设计》教材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石油工程设计原理、方法、步骤的教材,该教材除作为教学用书外,也可供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应用情况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石油工程94级~2000级全面实施,经过五年多的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使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达100%

1997年我院在石油高校中率先开展石油工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以来,各石油高校也在教学计划中相继开设了石油工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由项目组编写、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石油工程设计》教材已被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院校采用,使用效果反映良好。

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到全院其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学生选修人数逐年增多,从而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项目开展期间,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全院前列,对全院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本研究成果对同类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