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16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 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成果完成人:金升藻  刘晓娜  杨晓林  荣俊  朱再春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获奖时间:2005

 

一、成果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社会人才需求巨大变化,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制度完成由计划分配向又向选择和自主择业过渡,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人才市场才能实现就业。高校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适应21世纪市场对本科人才的需求,这已成为包括农林高等学校在内的每一所高等院校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推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于21世纪需要的本科人才,1995年,国家教委全面启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计划。遵循国家教委关于面向21世纪,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调整专业目录的精神,结合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培养目标、办学特色,课题自1998年在省教育厅正式立项以来,开始在本科教学中,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原则,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具体措施,培养目标与规格,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中的全部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出了21世纪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课题组进行综合研究后,就四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1. 明确提出了新世纪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摒弃“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更新,重理论教学不重实践环节,重平均发展不重个性发展,重专业基础不重创新能力,重身体素质不重心理素质。”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使教育观念现代化,特别注重教育观的全面性,因为人的发展归根到底还在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并强调要发现人才的价值,发掘人才的潜能,发展人才的个性,发挥人才的力量,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目标与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和其他兄弟院校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2. 关于素质教育,提出了实质性地转变大学教育理念,重新确立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大学教育观念;将通才教育和专门教育有机结合,以博为主,博专结合,以克服过分专门化的弊端;注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等原则性建议。素质教育被全社会予以关注,虽然其理论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在实践层面上努力做一些“试点”工作。

3. 提出了21世纪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拓宽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潜力及发展后劲,增开体现动物科学专业本色和特色的课程;(2)开设直接培养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的课程;(3)新开设与动物科学相关的其它专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复合性。这种课程体系和结构应该是符合新时代要求,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

4. 关于动物科学专业人才方向性的选择,在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及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提出了培养“非农”的高级科学技术复合人才,最终服务于“农”的新思路。它既突出了“农”的基础位置,又反映了客观的现实需要,反映了农科院校人才教育的新趋势。

(二)找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主要用所确定的新世纪高校动物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分析、研究现实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找出了在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改革思路等方面还存在于计划体制的束缚,对“农”与“非农”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还未跳出原来所熟谙的专业框架等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还不够解放,存在学生读死书,脱离实际,实践能力弱,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严重重复,新理论、新内容、科研的新动向、新成果反映的很少,特别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如何使教学有更大信息量等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启发式、讲座式的教学方法还未普遍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未普遍采用等问题。本课题组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及分析,并组织全院的教师多次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和改革措施,目的就是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提出了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构想和主要措施。

1. 提出了课程体系的模式,即“四大课程板块、五大专业方向模块、两大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

四大板块是:公共课板块、基础课板块、专业基础课板块、专业课板块。

五大专业方向模块是:动物科学模块、动物检验检疫模块、动物医学模块、动物生产模块、动物营养与饲养模块。

两大课程类型是:必修课和选修课。

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各板块及模块的主要课程。

根据这一总体构想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改革目标要求。

2. 提出了整体优化课程的原则,即“小型化”、“综合化”、“多层次”。课程体系强调“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少而精”,强调“更新内容,提高水平,精减学时”。在这一原则下强调了不拘泥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删除重复内容,突出重要知识点,进行交叉整合。在进行了这些改革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 提出了详尽的主要教学环节安排表,特别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实行“全周期”实习的观点。并以我院养猪场为实例叙述了全流程。学院实习基地的不断完善化,确保了全周期实习的实施。认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后,可以达到“强技能”这一培养目标,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全面达到教改的目标。

4. 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议,课题组研究指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树立教师讲授开放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学;特别提出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前后左右相互贯通,使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纵横向有机结合;倡导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行多媒体、幻灯、录像、图片等辅助教学,力求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二、创新点

(一)提出了动物科学专业21世纪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专业方向及人才培

养目标,结合现代教学内容要求及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组合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

(二)对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模式提出了 “四大课程板块、五大专业方向模块和两大类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整体优化课程内容。

(三)结合现代教学要求,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研讨交流式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新建议。

三、应用情况

(一)该成果自立项以来,在动物科学系98级、99级、2000级、20012002级中全面推广实施。现已执行了五个学年十个学期,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现代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具体,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成果已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和专业技能规范正在被广大教师用于教学,反映了学科的最新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该成果的推广实施,全面推动了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从19982002年,先后在国家教育部立项1项、湖北省教育厅立项2项、湖北农学院立项5项。其中有6项教学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和学校组织的专家鉴定,2项结题。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7篇。动物医学和动物遗传与繁育列为学校重点学科。动物兽医药理学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并被长江大学列为精品课程建设。

(三)通过成果的应用,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校内实验猪场,动物医院,饲料加工厂等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两年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成果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年轻教师,有2位教师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3位教师获院级优质教学奖,2项教研项目获湖北农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与规划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作了学术交流,该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