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校级]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23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果完成人:张昌民 张忠家 徐金燕 刘绍平 黄义武 刘昌明

陈平中 王文凯 邹火明 杨代勤

获奖等级:长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获奖时间:2008

长江大学组建之初,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秉承合作教育传统,决定进一步实施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2006年,“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批准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为2006A028)。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课题任务书提出的各项研究任务。200811月,湖北省教育厅邀请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复旦大学孙莱祥教授、武汉大学李文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北京市教科院吴岩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张安富教授对课题进行了鉴定验收,鉴定认为“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其教学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一、研究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1、寻求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1999年扩招后,中国大学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遇到了极大挑战。因此,研究解决矛盾与应对挑战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必然。

2、探索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合作教育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国家也尚未出台有关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因此,在我国开展合作教育的社会环境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构建合作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把合作教育试验取得的成果应用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3、建立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合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研究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合作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

4、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是长江大学稳步发展的基本方针

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江大学既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又有较强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域有良好传统。根据长江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能否把产学研合作教育培育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长江大学办学的基本方针。

二、研究内容和形成的成果

(一)研究的内容

1、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合作教育概念引入我国以来,不少学校作了有益的尝试,认为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迄今为止,在本科院校合作教育形成规模的学校少、成效不显著。究其根源,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不够,实质把握不准,不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是重要原因。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特征的研究是本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发展

回顾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索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从“七五”开始到“八五”初期,为推进“厂校合作”时期,主要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从“八五”初到“九五”初,为合作教育的探索期,合作教育的概念初步形成;从“九五”初到“十五”中,承担了教育部合作教育研究课题,重点推进“工学交替”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九五”合作教育试点院校。进入“十一五”,如何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推广合作教育,使更多学生受益,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3、实施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制度保证

在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专业大面积实施合作教育,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作保障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合作教育组织、制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4、探索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在合作教育组织、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调动参与合作教育各方的积极性,是保证合作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形成的成果

1、构建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体系

在广泛调研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在长江大学实施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界定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在同一所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在学校确定的合作教育指导思想原则下,采取不同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来实施合作教育。提出了合作教育“四进入”的指导思想。“进入教育理念”:合作教育理念进入学校办学思想,进入师生头脑,在学校形成一种合作教育氛围;“进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各院(系)与合作方共同协商,制定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计划;“进入教学实践过程”,工作学期进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行“双导师”;“进入教学管理”,学校采取 “三级”管理制度,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制定了推进合作教育的实施办法。总结了5种模式,构建了运行机制,建立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体系。公开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专著2部。

2、凝炼出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五种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联合培养”、“两基三段”、“项目加基地”、“4X4”五种合作教育模式,涉及到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26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长江大学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格局。

“工学交替”模式。城市建设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9个本科专业实施合作教育计划。按照构筑“一个办学宗旨(培育一高两强优秀人才),两种育人环境(学校育人环境与合作单位育人环境),三方积极参与(学校、学生、合作单位),四个学工交替(四个工作学期与理论学习学期交替进行)”的新“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人才。

“联合培养”模式。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资源学院利用学科优势,实施“联合培养”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需要提前选材,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和管理,配备“双导师”,并提供多种奖学金,毕业设计都在油田现场完成。

“两基三段”模式。农学院合作教育的做法是:建立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育基地,统筹安排学生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环节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业认知与课程实习、二是专业综合实习(科研工作学期)、三是就业适应实习(顶岗工作学期),围绕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项目加基地”模式。动物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实践以“项目为核心、基地建平台、产学研结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4X4模式。文学院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探索“4X4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4X4指的是联系紧密的4个要素(4X因学生、学校、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四个词组第一个声母是X而得名)在4级实践体系(课程实践、新闻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中密切配合,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为基地,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教育模式。

3、完善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制度

为推动合作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组建了“校企”、“校地”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组织由40家石油企业组成;“校地”合作组织由82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构成。为使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保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在合作教育“四进入”的思想指导下,制订了合作教育章程,制定了“10个一”、“三级、五制、一体系”等运行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4、建立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构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组织为纽带,以落实“四进入”为基础,以互惠双赢为杠杆,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

三、实践效果

1、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课题研究成果已在长江大学13个院(系)推广应用,涉及工、农、医、文、法、教6个学科26个本科专业,选择参与合作教育计划的学生人数980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近1/3。在学校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0万元的经费用于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项研究,保证13个专题研究子项目工作的开展;学校还按参与合作教育学生人数,给院(系)每名学生增拔300元经费用于教学改革的实践,更新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

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得到提高

学校已毕业合作教育学生5741名,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07-2008年,学校组织专人走访了40多个用人单位,对合作教育近五年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普遍反映,合作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基础扎实、上手快,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也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来。

3、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合作单位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达106种,奖学金数额达1000万元;共建合作教育基地320个;捐赠仪器设备和共建实验室的金额6500万元;聘请校外指导教师 460名;学校已有一批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4、服务合作单位实现双赢

长江大学利用学科、人才优势,为合作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职工培训、人才互聘、法律咨询、送文艺科技下乡到基层等活动,回报合作单位给长江大学人才培养的支持。仅在科技合作服务方面, 2004年以来,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2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近六亿元,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又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形成了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

长江大学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光明日报》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三赢”》为题作了长篇报道,称赞合作教育“理念:在发展中丰富,模式:在实践中完善,成效:在合作中‘三赢’”。 2007年,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在长江大学召开了合作教育经验交流大会,授予长江大学“全国合作教育示范单位”称号(全国仅3所高校);学校成为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委会主任单位。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长江大学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成果主要创新点

1、课题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合作教育理论

以马克思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首次提出了合作教育“进入教育理念”、“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实践过程”、“进入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公开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专著2部,促进了我国合作教育理论的发展。

2、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合作教育领域

在总结“311”、“工学交替”等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课题组凝炼出“联合培养”、“两基三段”、“项目+基地”、“4X4”等合作教育模式,并在长江大学13个院(系)26个本科专业全面实施。合作教育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3、探索了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在我国合作教育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构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组织为纽带,以落实“四进入”为基础,以互惠双赢为杠杆,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且运行效果良好。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进一步深化合作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要继续深入地推进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评价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是一个系统研究工程。力图在理论研究上有更大突破,必将更好地支撑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创新。

2、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标准涉及的学科专业众多,学校、学生、社会的质量价值观各异,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科学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难点。

3、研究国家层面的合作教育政策法规建议

课题组认为,从长远来讲,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还有赖于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激励合作各方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来。

长江大学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努力开拓,实践“长大长新”的办学理念,秉承办学特色,继续把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向深入,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