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16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成果完成人:何幼斌  罗顺社  李维锋  李建明  胡明毅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时间:2005

 

一、成果主要内容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含沉积矿产)的特征、生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这不仅对于研究地球发展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各种矿产资源工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沉积岩石学》成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实现培养合格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适应现代资源勘探开发的发展步伐,其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将直接影响资源勘查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结合“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保障,以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为中心,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科研与教学紧密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

(一)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初期,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到1/3,具有博士学位者仅1人,职称和学历整体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课程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该课程组现已建成一支素质高、师德好、学术造诣较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现任教师8名,平均年龄43岁,6名主讲教师均为教授,其中4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具有硕士学位,有3名教师曾出国考察学习。1名教师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湖北省部属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1名。

(二)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丰硕

近五年完成省部级及校级教研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改论文10篇,出版教改专著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三)改革和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较好的融于一体”的原则,改革了课程教学结构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突出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增加了一些学科前沿内容的介绍,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教材和配套教学资料建设,自编了英文辅助教材。

选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统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编有约30万字的英文辅助教材并已应用于资工专业的教学中,初步启动双语教学;辅助教学资料配套齐全,有成套的电教片、幻灯片、投影胶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材料。编写了《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长江三峡沉积相实习指导书》、《鄂西南松宜地区地质及教学实习指南》等自编教材。同时,考虑到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需要,编写了英文辅助教材《Sedimentary Petrology》,从2003年开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试用。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已建成设备良好的沉积岩实验室,自行开发了沉积岩石学显微图像实验教学系统,实现了实验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此外,充分利用我校建成的国内外唯一的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亚洲最大的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临近长江荆江段等有利条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如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校内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长江荆江段现代河流沉积等。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国内其他院校所不具有的。

野外实习由原来单一的沉积相实习或地史沉积相实习改为综合地质实习,包括地史、古生物、沉积相、构造地质等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将各门单一的课程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运用,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沉积岩石学》课程来说,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研究性和探索性。并根据本课程内容特点,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基本课型。每一课型均设有讲授、提问、自学、讨论、总结等部分。

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知识用于实践、增强感性认识、锻炼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理论课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等特点。由于沉积岩石学的实验不象物理、化学等实验有固定的实验步骤—步步做下来,即可看到结果,它有时很难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学生们常常感到很抽象,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为了达到课堂实验目的,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对所做实验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诱发学生生疑,使他们在实验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其次是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首先讲授本次实验课的核心内容、要达到的目的,利用手标本、模型、照片、沉积岩显微投像教学系统等手段把典型的岩石薄片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和目的。第三,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以正确、清晰的思路观察事物,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所学知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教学手段的改革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沉积岩石学所讨论的问题是自然界的各种类型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及其形成环境,在利用理论分析岩石的成因或形成环境之前,必须将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形象地描述出来。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问题。如使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幻灯、投影胶片、录相等,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配合使用多媒体、显微投像教学系统、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研制和购置了相关的《沉积岩石学》CAI课件,初步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现已将《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参考资料等全部上网。

(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建成有国内外唯一的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具有活动底板的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石油科技陈列馆等,还有我校临近长江荆江段,现代河流沉积发育。为了将这些资源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湖盆沉积模拟实验、石油科技陈列馆以及校内陈列的其他大型沉积岩标本,并组织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参与研究工作,让他们将所学沉积岩石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将研究结果拿到讨论课中讲解。

(七)科学研究成果突出,科研与教学结合紧密

该课程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横向协作科研项目数十项,在深水牵引流沉积、生物礁、湖盆沉积模拟、油气储层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其中在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5部,公开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50篇,人均6篇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科学研究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而且教师们还能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

(八)课程建设效果显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沉积岩石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了学生献身专业的思想与决心。近四年本科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沉积岩石学》专业课成绩平均80分(满分100分)或122分(满分150分)以上,考研通过率高达43.3%64%。近几年教学评估表明,学生及同行对教师讲课的评估值高出全院平均值,在全院教师排名中位居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素质也有较高的评价。近五年有7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获校级优秀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6人次获院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二、创新点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建成国内外唯一的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亚洲最大的湖泊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临近长江荆江段的特有地质地理优势,开设了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参观研究、湖泊沉积模拟实验研究和现代河流沉积考察等课外教学活动,既加强了教学活动,又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内容,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于一体,构建了《沉积岩石学》新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科技创新,及时将新成果、新理论引入教学。在深水牵引流沉积、生物礁、湖盆沉积模拟、油气储层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如深水牵引流沉积之一的内潮汐沉积研究是近十年来沉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小组率先在国内外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引入该课程教学之中,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自编了约30万字的英文辅助教材,初步启动了双语教学。

(四)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料已基本上网。

三、应用情况

该成果已应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等本科专业教学中,教学效果优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加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在近四年资工专业本科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沉积岩石学》专业课成绩平均80分(100分制)或122分(150分制)以上,考研录取率高,资工专业近四届学生考研录取率为43.3%64%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年中资工专业学生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与沉积岩石学有关的科技活动,在校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上提交多篇相关论文,1人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1人获系级一等奖、校级二等奖,2人获院级二等奖,12人获院优胜奖;3人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奖”,多人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中国石油奖学金”、校“石油之光”奖学金。

学生及同行对教师讲课的评估值高出全校平均值,在全校教师排名中位居前列。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分近三年平均为96.1;同行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分近三年平均为94.4。课程负责人何幼斌教授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近五年课程小组教师共有7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获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6人次获院(系)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该课程已在国内一些高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已受到了有关院校教师的肯定与好评,学生毕业后的表现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