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16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库夭梅  温小波  黄辨非  杨晓林  许巧情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时间:2005

 

一、成果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

通过项目研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重视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改革,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全面改革,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设置特种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三个相对模糊的专业方向,更好地促进地方水产业的发展。

(二)优化了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新制订的教学计划,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研究成果,优化了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包括:全校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全校公共选修课程。新计划注意了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口径,重视实践教学,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强化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机制。

2.提出了课程整合优化的总体目标,即“更新内容、提高水平、减少学时”。在这一总体目标下阐述了“删减压缩”现有课程教材中交叉重复和不适宜的陈旧内容,需“更新提高”的内容和适宜的课程教学时数,真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适应性强的教学改革要求。

3.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大纲改革的说明(总体设想、学时数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革、删去的内容、调整的内容、增加的内容)、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实验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考核方法、教材及参考书。已制订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大纲计14门。重新编写了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

(三)强化了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技能的培养

明确提出了实践性环节是水产养殖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结合点。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专业技能规范。以此做为专业技能训练的总的目标要求和考核的依据,以及指导课程设置、编写实践教学大纲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构成完整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

(四)建立了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

构建包括教学硬件建设、教学方法现代化、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技能培养、参加科研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基层、下班指导、教研室活动、课程整合等)的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从根本上达到了项目研究的目的。

几年来,通过实践推广本项目的成果,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立项为校级品牌专业,有1门省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基本建设、教材编写、开发应用 CAI 课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名教师获得了教学奖励,发表了相关的教研论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点

(一)将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21世纪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素质基本要求的研讨,研究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全面深入开展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育等系列研究与实践。

(二)注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提升与改造传统专业

根据水产养殖学科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新兴学科交叉发展,在水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人才规格制定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设了11门新课程,特别是注意了开设现代生物技术类课程,以利用这类课程去提升与改造传统专业,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注重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机制

课程体系以学科带动行业,课程设置环境类、工程类、经济类、加工类学科。以基础型、通用型课程为主,公共课大学通用,学科基础课生物学科、农科通用,选修课全校通用。加强课程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四)探讨了本科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问题

本成果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出实践技能规范和实践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构成完整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立意新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以此为突破口和结合点,将“素质——知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对实际教改活动有指导作用,并对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可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参考利用。

(五)注重国内外的比较

比较了国内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专业范围、实践性环节、教学方法、教师与教材、教学设施等多个方面。

三、应用情况

本成果在水产2000级的3个班(共75人)进行试点,在试点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在养殖2001级、2002级中全面实施。对992个班,为保持教学计划的系统性,在课程体系上仍按原计划执行。但对其后继课程,在教学内容、选修课程、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参照新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改革,以发现问题,调整和充实了新的教学计划。

通过三年来新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往届学生相比较突出的变化是:

(一)自学能力加强

由于新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数减少,学生可腾出时间进行辅修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加强。如《鱼类增养殖学》中活鱼运输这一章的内容,教师只安排学生自学和实践。为检验自学和实践效果,在考试中专门列了一个活鱼运输基本概念题,绝大部分学生教能正确回答。

(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生产实习中采用“3+X”实践模式后(3项基本加X项选项),每个组都撰写了研究报告。在生产实习交流会上,学生都用PowerPoint来介绍,其内容富有创新精神,论据充分,幻灯片制作精良,表达能力强,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

(三)知识面拓宽

学生不仅具备了水产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而且知识面明显拓宽。调查表明,在三个试点班中有30%以上的同学学习辅修专业,有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日语、计算机中级等等,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面。

(四)培养个性发展,学生中能人不断涌现

学生通过选修和第二课堂学习,涌现出不少能人:比如该班有在微机应用方面有每分钟打120字的快手、修理微机的高手、编制网页和研制CAI课件的技术能手;在外语方面有“翻译家”;在专业方面有“养殖专家”、“鱼大夫”;在辩论方面有校最佳辩手;在体育方面的校足球、篮球和排球队队员;在生产实习中有被师生评为“最佳厨师”、“专职的摄影师”等等。

(五)学习成绩有所上升

试点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其中的师资班(即由农业中专包送入校),英语基础更差。对此,英语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采用种种措施攻英语关。经分析,大学生在外语上花的时间与效果不成比例,毛病就出在时断时续的学习上。为此,项目组提出了外语“一天不读,三天白读”的比喻,形象化地说明了外语时断时续的危害性。针对以往生产实习外语学习中断的弊病,在生产实习期间,每天清晨划出1个小时给学生读外语。经3年努力,试点班的外语成绩有较大提高。目前试点班英语四级通过率达50%,与99级(无师资班)同期相比,增加了12%。近三年来,平均每年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5.4%左右。其中有一批学生被中国科学院水产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宁波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综合性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录取。

(六)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点教师人数的53%;博士3人,硕士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点教师人数的59%;校级学科带头人为2人,省级学术骨干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各1人,荆州十大杰出青年1人;向江汉大学、长江水产科研所等单位聘请的兼职教授6人。

几年来,通过实践推广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水产养殖学专业被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特种水产养殖》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在教学基本建设、教材编写、开发应用CAI课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名教师获得了教学奖励,发表了相关的教研论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