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周思柱副校长主持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冯征、教务处、学工部以及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师代表等4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当前学校在线教学工作进行了交流,教务处根据收集到的交流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对15个共性问题作以下回应,其他个性问题将单独与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回应。
1、关于教学工具选用。
当前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智能教学工具都是免费的,在保证教学正常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个人喜好等自主选择教学工具,也可以将多个教学工具组合使用。经过一周实际体验,目前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的组合、腾讯课堂等是较为有效的线上教学工具。
2、关于网络保障。
目前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智能教学工具都是公司行为,暂时全部免费,无需学校付费,其服务器也是由相应的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相应扩容。当前各大公司也正在通过扩容和分建服务器等方式应对网络拥堵问题,例如雨课堂正在将服务器按华中、西南、华南、华北、华东、西北、东北进行分地区部署。
3、关于考核办法与成绩。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加强过程考核,做到一课一测,将多次考核综合为课程最终成绩;理论课考核可利用各出版社或成熟平台的线上题库系统组卷进行。也可以等到疫情结束,学生回校后进行考试。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因学习条件或网络受限的学生考试问题,如补课以后再考或给予补考机会等。
4、关于错峰授课和教学工具(平台)变动。
以自然班为教学班的,鼓励教师避开网络拥堵时段进行错峰教学。混合班要谨慎调动时间,避免引起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因网络不稳定导致教师调整授课时间和更换教学工具(平台)的行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是在想尽办法进行教学,是尊崇教师的职业操守,值得敬佩,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也会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投入学习。
5、关于授课时长。
建议教师以慕课为主要依托,将原来45分钟/小节的教学内容重组为20分钟左右的小节。通过“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进行重难点精讲和在线辅导答疑等,不必按照每小节45分钟进行完整讲述,即除了教师精讲20分钟左右,其他时间教师通过雨课堂、QQ群、微信群等工具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线答疑和考试等。
6、关于教师教学条件受限。
因为没有电脑等硬件条件无法进行教学或因年龄偏大不适应网络教学的教师,学院可以建立课程组,以便这些老师利用手机进行在线答疑,或者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成立课程组,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优势和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优势来进行教学。学院力争实现一师一策。
7、关于质量监控。
在线教学是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非常手段,教师使用的教学平台和工具门类众多,当前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学校充分相信我校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操守,在校院两级管理下,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将下沉到学院和系部。此外学校也正在加紧探索和研究在线教学的听课制度等教学质量保障手段。
8、关于艺术、体育等技能类课程教学。
技能类课程在当前情况下开课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艺术学院和教体学院要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自主研究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授课内容等,学校暂时不作硬性要求。
9、关于慕课平台和慕课课程的选用。
学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在线课程平台做好在线教学工作的建议》(见教务处主页),是希望广大教师在熟练应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但不是必选项,即教师可以继续直播教学,也可以按学校建议积极探索和实践混合式教学。
10、关于在线教学配件。
部分学院和教师提出学校为在线教学教师配备耳机、摄像头、电子白板等在线教学配件,学校早在2月9日就将英语口语考试的耳机送给有需要的教师,由于疫情管制,仅部分小区可送达,很多小区无法进入,因此即使现在采购也无法使用,所以等疫情结束后再具体研究处理。
11、关于在线教学的学情和教情调查。
学情调查由学工负责,教情调查由教务负责。教情调查将于2月19日至至23日开展,调查完毕后将尽快进行汇总、研究和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指导在线教学工作。
12、关于教学进度。
广大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时要坚持质量优先,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如因此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届时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延长教学时间事宜。
13、关于部分抗击疫情教师无法按时上课。
当前有部分医学专业教师和党员教师在一线抗击疫情,导致部分教学任务不能按教学计划进行。学校十分赞赏和鼓励学校教师为抗击疫情出智出力,这些教师可以与学生说明情况,并约定上课时间即可,相信广大学生能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很好的思政教育。
14、关于网络课堂管理。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管控网络课堂,对弹屏等信息可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与学习、课堂毫无关系的信息和敏感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不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讨论敏感话题、接打电话等。
15、关于提升教学质量技巧。
1) 动员学生家长配合督学和陪学。
2) 将教学ppt、慕课等学习资料提前发给学生,提出明确预习要求,并对预习进行检测。
3) 每3至4张PPT插入一个基础性的测试题,可以较好的避免学生分心。
4) 布置课后作业(每节课都布置作业),可以提高学习自觉性。
5) 仅在讨论环节用弹屏,避免无关弹幕分散学生注意力。
6) 科学设计章节知识点考查,做到学完即测,测完补短板,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7) 提醒学生尽量使用耳机听课,以避免外部干扰,并充分利用限时答题、随机点名、投稿、分组、弹幕等功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学习当中。
教务处
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