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验收总结
为了深入开展质量工程建设,提高重点专业建设水平,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成绩,推动专业教学改革,3月10日至3月13日,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对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土木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和植物保护等7个校级重点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
专家组依据《长江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长江大学重点专业建设评估方案(试行)》,听取了各专业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专业建设有关材料,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全面深入地了解各专业立项建设以来的建设情况。经过认真评审,7个专业均通过建设验收,在评估方案16个二级指标中,各专业均有14项以上为合格(见下表)。总体上看,第一批校级重点专业的立项建设达到了建设目标,专业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专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整改。
第一批校级重点重点专业验收结果表
所属院(系) |
验收专业 |
验收结果 |
不合格观测点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15项合格 |
考研录取率 |
物理学院 |
物理学 |
16项合格 |
|
城建学院 |
土木工程 |
15项合格 |
考研录取率;英语四级合格率; |
经济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14项合格 |
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情况;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情况;学科竞赛组织和成绩;毕业生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去向及社会评价;教学改革的示范辐射作用 |
动科学院 |
水产养殖学 |
14项合格 |
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情况;*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组织和成绩;第一志愿录取率;教学改革的示范辐射作用 |
动物医学 |
14项合格 |
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情况;*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组织和成绩;第一志愿录取率;教学改革的示范辐射作用 |
农学院 |
植物保护 |
14项合格 |
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情况;教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组织和成绩 |
一、建设成效
专家认为,经过三年重点专业立项建设,各专业在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和进步,专业特色与优势逐渐显现,建设的主要成效有:
1.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各专业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 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如物理学专业建立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工作中有规划和目标,过程中有监控与反馈,结果有统计和评价,注意总结经验与教训,注意资料的整理和积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情况较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较高,如动物医学专业2006、2007两届毕业论文有10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其中一等奖有4篇;
3. 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室设备和图书资料基本能满足办学需要,如水产养殖专业经过三年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单件价格超过1000元的仪器设备由建设之初的87件增加到126件,仪器设备总值由11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58多万元;汉语言文学专业投入了3万多元经费购置了一批急需的教学图书资料和音像教学资料,充实了本专业资料室。
4. 各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课程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成果为基础,实行四层次的实践教学,学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土木工程专业坚持将每个学生的每次实习都派到设计或施工第一线,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和重点,先后已有混凝土结构被立为省精品课程,结构力学、土木工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工程抗震设计原理已采用双语教学;
5. 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将荆楚文化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地方文化特色教育,将荆楚文化的研究成果,直接引入本科教学,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收到良好效果;植物保护专业的“两基三段式”合作教育模式整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规范和落实就业见习,充分利用社会的师资和科研资源进行合作教育,办学特色鲜明。
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有:
1. 大部分专业年度建设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任务没有细化、具体化,人员、工作安排没有系统化、条理化,实施方案不具体,建议认真总结,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完善;
2. 各专业均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建设队伍,但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各专业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注重引进、培养和稳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 在实践教学方面,部分专业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习基地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实习管理也有待加强。建议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进一步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部分专业开展系统的教学研究的力度可进一步加强,同时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也不理想,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力度还需加强;
5. 在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方面尚有欠缺,建议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特色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6. 学生对就业定位和生涯规划把握得不是很清晰,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明晰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学生处理就业问题的能力;
7. 部分专业在科研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形成某些领域的主攻方向。建议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并将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希望各专业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优势,凸显特色,向培养“两创”人才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