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油田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
成果完成人:赵明跃 徐论勋 王振奇 郭康良 郭甲世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获奖时间:2005年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田地质实践教学的宗旨是“巩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加强能力”。油田地质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21世纪石油科技进步和石油企业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勘探开发两用复合型人才”。
(二)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根据油田地质实习的宗旨和和石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新大纲将原一周的参观性“油矿地质实习”改为四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油田地质实习”,一方面使学生的培养从传统地面地质转向地下地质,并向油藏工程方向拓展,适应了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实习内容更为丰富,目的性更强,系统性更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了已学专业知识,加强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到生产实际工作中去,以缩短工作适应期。
(三)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建设
通过调研和比较研究,我们优选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作为油田地质生产实习基地。依据《原河南石油勘探局与原江汉石油学院实行厂校合作的协议》,于1997年举行了实习合同签订及基地挂牌仪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同组建了学院与生产单位一体化的实习常务机构,实习所涉及到的每个单位都有专人负责。实习基地在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下,得到了切实保证和良性发展,校企合作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探索了一套适应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建联合培养模式,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原有的基地已容纳不下5~6个班学生的实习, 2007年我们已在江汉油田建立了油田地质生产实习辅助实习基地,并已完成了一次实习。
(四)实习教材编写与出版
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油田地质生产实习教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编写修改过程,是一本取材丰富、结构完整、叙述严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1997年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文献调研,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徐论勋教授、赵明跃副教授编写了第一版《油田地质生产实习指导书》,通过一次实习后,及时收集现场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于1998年5月出版了第二版《油田地质生产实习指导书》;2000年又对全书进行了重新修订,改名为《石油钻采地质生产实习指导书》,于2001年9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十一章、227千字,是目前国内同类实习书中唯一公开出版的教材。
2005年校企合作的厂方为我们实习提供了一本他们新编的培训教材《采油工基础知识基本工训练学习手册》,内容包括石油工人应会技能项目如日常操作项目、日常事故的判断及处理、HSE管理知识,该书刚好弥补我们地质人员油气井开采工艺与操作上的不足,以及科学系统地安全教育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弥补原实习教材的某些不足,所以,我们课题组决定将此书作为2006年及今后实习的补充教材,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根据新大纲要求,实习实践教学要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绘图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团队精神的培养,及“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石油企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培养。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油田地质实践教学内容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案。
学生到达油田后,首先接受正规的“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三个半天,分别由采油厂的安全员、采油队负责安全的队长和计量站站长负责讲课,并进行三次书面安全教育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下基层实习。然后,每班分4~5组,民主选举组长,由组长负责到采油队各计量站进行为期一周的油田开采实习,要求学生在计量站顶岗劳动,学会油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油井产量、含水、压力、注水量等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工作;学会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报表填写和基本图件绘制等资料员的工作;学会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地质技术员的部分工作),用一天时间写出计量站实习小结;然后,举办一期的讲座,上午请厂地质老总或高级地质师作题为《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下午请采油队的地质技术员讲课,主题是地质技术员的职责与任务、油田开发动态尤其是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并给每个实习小组安排一个井组,分组收集相应的井组动态分析所需的全部资料和绘制分析所需的图表,资料收集与图表绘制分工进行,成果共享,但井组动态分析报告必须每人写一份。此阶段实习内容为毕业后在采油厂(队)当地质技术员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是钻井地质实习,去钻井现场学习,请地质技术员现场讲课,要求学会单井地质设计、六大地质录井方法和完井报告的编写等。去研究院岩心库,要求学生掌握岩心描述、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归位图的编绘,此项工作是地下地质研究的基本功,也是录井公司地质技术员的基本工作。
第三阶段是地层测试和测井。去井下作业公司测试队和测井公司测试队参观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试井新工艺,测试器的设备和工作原理,学会压力卡片的定性解释;以及参观各种测井仪器设备、射孔工具等,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第四阶段是综合研究,要求学生(1)收集工区有关地质资料,对钻井地质实习时所完成的岩心归位图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并写出××井沉积微相分析报告;(2)以分析的岩心井为中心,收集3~4口邻井有关的测井资料,进行油层对比,并写出书面报告。
最后,编写油田地质实习思想业务总结报告。
(六)音像资料与其它资料辅助教学
1. DVD音像资料辅助教学
每次实践教学我们都挤出一些经费进行音像资料的采集,如对实习的主要环节进行摄像与拍照。2006年我们将以前我们和其他石油院校共同制作的一套石油概论音像教材,转成DVD教材,共有十四集,与我们实习有关的内容包括:油气生成与勘探、油气田勘探、钻井工艺、钻井技术、石油测井、油藏物理、试油试气及动态检测、注水开发、采油方法、增产措施及修井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等。这样,2007年开始我们就有了DVD辅助教学手段了。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与现场实际条件的限制或者气候的限制或者安全因素的考虑,有些实习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了DVD就有了较好的弥补,某种程度上说,可使实习更充实内容更丰富。2007年试用,学生反映很好。
2. 实践教学资料辅助教学
除了收集众多工区的勘探开发资料外,对每次实习和课设的计划、总结和学生的实习笔记、作业、思想业务总结报告等进行收集归档。这样,不但有利于新带队教师在家预习,节约开支,对新实践学生也有了示范材料,为以后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研究和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提供了依据。
(七)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双赢的局面
开始学校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建实习基地,后来采油厂在我们学校建产学研基地;开始我们带学生去油田实习,后来采油厂选基层骨干来我们学校进修提高。最后,师生与现场技术人员联合搞科研,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样,我们实习基地得到了巩固,师生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油田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双赢的局面。
二、研究成果的特色与创新点
从油田地质实践教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到新的油田地质实习教学大纲制订;从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建设到教材编写与出版;从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到DVD音像教材与实习资料辅助教学;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确立到校企双赢局面的出现。我们的实践教学各环节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我们研究成果的最大特色和最大的创新点。具体来讲,也许可分解为:
(一)培养目标的创新。培养了适应“21世纪”石油科技进步和石油企业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勘探开发两用复合型工程师。
(二)新教学大纲的编制。制定了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已学专业知识,加强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教学大纲。使学生的培养从传统地面地质转向地下地质,并向油藏工程方向拓展。
(三)校企共建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培养人才、合作科研探索了一条新路。合作中使校、企、学生和企业员工多方受益。
(四)实习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企业为学校提供了教学和科研基地,科研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学生又在实习中认识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实际运用和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使油田实习基地建设呈现一种良性循环模式。
(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创新。通过顶岗训练、专题讲座、参与专题研究、图件编制、现场参观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六)高质量公开出版的实习教材、油田提供的补充教材和共同研制的DVD音像教材及实习资料档案,全方位全天候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成功进行。
三、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田地质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效果研究工作可追溯到1997年,阶段成果不断在地球科学学院原石油地质专业现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推广与应用。实习教学从地质1994级开始到资工2003级共10届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该成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学生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安全意识
1. “爱岗敬业、奉献石油”的思想得以培养与提高
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历史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石油工人有许多优良的光荣传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岗敬业、奉献石油”的思想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实习期间,我们充分利用这样一种思想教育的机会。在实习的具体安排中,让学生了解油田的创业史、目前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和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渴望。同时,安排学生较长时间的顶岗劳动锻炼,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那些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钻井工人和采油工人;让他们耳闻目睹、亲身体会。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2. 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大大加强
根据河南石油勘探局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来厂实习的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第一级为入厂入矿安全教育,由厂矿技安部门的安全员来进行。第二级为入队安全教育,由负责安全生产的技术员进行讲解学生实习中动手操作的设备、仪器、仪表的规范操作和所有存在的危险环节及危险部位;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第三级为计量站班组安全教育,一般采用包教包学的方法,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进行。通过上述严格、规范、生动的三级安全教育,学生(也包括老师)的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大家都有一种终身受益的感觉。由于安全工作做到家,自实习基地建立后,任何一届学生的实习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业务素质与多种能力
1. 接触了更多的仪器、设备、工作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许多理论教学(如测井地质、钻井地质、试井分析、开发地质)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如各种测井仪器、射孔枪、钻井设备、综合录井仪、地层测试工具、压力计、抽油机井上井下设备、注水井井上井下设备、测示功图和动液面的仪器、注聚合物的设备、酸化压裂设备等),学生只听说过但没见过,对其工作原理不甚了解。在不占用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或库房去参观学习,并请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讲解。这样做,一方面可弥补学生在校时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可加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
2. 加强第一手资料的采集与整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油气田地下地质分析使用的原始资料种类很多,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整理一些资料,既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可加强对原始资料的理解与应用。在油气田勘探方面,安排学生学习综合录井、岩屑录井和岩心录井,要求学生对工区内某口取心井的岩心进行描述,画出岩心综合录井图;在油气田开发方面,学会对油水井压力、产量、含水、水质检测等资料的录取和相应报表的填写。这些内容在以前的实习中是没有的。
3. 加强书面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现在要求学生完成上交的书面任务有:实习日记;计量站实习小结;××井岩心综合录井及沉积相分析报告;工区内3~4口井的油层对比分析报告;××井组开发动态分析报告;油田地质生产实习总结报告。通过上述大量的写作锻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写作的习惯,为以后的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4. 加强图表绘制,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工程绘图能力
现在实习与课设要求学生在上交作业中完成的图件有:油气集输流程图;××井采油综合记录和××井注水综合记录;××井岩心录井柱状剖面图和沉积相分析图;××井组油层对比图;××井组油层连通图;××井组井位示意图;××井和××井组注采曲线图;××井组产油量构成图等。通过上述图表的绘制,锻炼和加强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
5. 加强多个单项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学生完成:××井岩心相分析;××井组油层对比分析;××井组生产动态分析。通过上述分析练习,巩固了“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
6. 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
实践教学中许多研究内容分组进行,由组长牵头,任务分解到人,只有在个人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全组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理解尊重”,感受“协作服从”,体验“和谐向上”的愉悦。从而,学生的管理素质也提高了。在这方面学生感受很深,体会很多。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促进了带队教师业务素质的加强与提高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严了,那么,要求学生做到的带队教师首先得做到,从而促使教师一方面深入理论学习,查阅更多文献资料,提高自身分析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寻求更多的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措施。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也促进了相应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近几年来,本项目组的老师利用教研与科研成果编写教材,共公开出版三套教材和一套长江大学内部使用教材,其中二套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规划教材。这样,两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与相应的专业实践课《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油田地质生产实习》都有了高质量的教材,其他兄弟院校也共享了我们的教研成果。现在的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进程
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增进了学院与油田之间人际的交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进程,使双方从中受益。如在基地建设期间,与油田的科研合作项目增加了,签订的项目有“双河油田储层建筑结构要素与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双河油田储层建筑结构与剩余油分布研究”、“安棚深层系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研究”等,研究的成果促进了工区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生产的同时,也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又如,河南石油分公司采油一厂在我校建产学研基地,去年派基层骨干30余名来我校进修学习,从而也提高了现场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
其它资料也表明:以新模式培养的学生,到油田各生产和研究岗位适应期短,动手能力强,油田单位对我校这几届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较高评价。通过对94级、95级、96级、97级、98级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统计,约70%的学生已成为基层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近几年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比为1:4,就业率100%,毕业生供不应求,因而出现了多个资工合作班。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映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考研上线率最近5年平均值在50%以上。而且由于考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一直受到石油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偏爱。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3年获得湖北省高校品牌专业,油田地质实习实践教学已成为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成果包含油田地质实习的阶段研究成果,2000年度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学校中国教育成果二等奖;《油田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教研成果2005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石油钻采地质生产实习指导书》2004年获长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