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16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成果完成人:严赞开  蔡哲斌  李克华  李爱国  黄剑平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时间:2005

 

一、成果主要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涌现的又一教学改革新成果。课程建设历经7年不懈努力,1999年、2001年和2004年分别被评为校优质课程、湖北省优质课程、湖北省精品课程。本项目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小组由教授领衔,鼓励教授、高学历的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思想品德高尚、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梯队。现有人员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4人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人才;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1人次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0余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质奖,累积30余人次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 等称号。

(二)调整课程设置

依据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人才的目标及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将原来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重新设置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两门课程,加强了实验教学环节。授课总学时压缩了14%,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比由原来的10.67,调整为11.05

(三)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内容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教学部分合并而成,为了使这种合并不流于形式,我们将《无机化学》的定性与《分析化学》的定量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增加了新成果及现代仪器分析知识介绍;实验教学内容则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为主,增开了设计性实验,1999年设计性实验占实验教学学时的10%2003年增大至20%

(四)加强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讲、弱讲和自学相结合。课后全面推行导师指导制度,累积指导过近100名优秀学生科研活动,公开发表科学论文10余篇,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教学手段的创新,一直倍受我们的关注。我们先后集体制作了教学投影胶片、多媒体电子教案,并购进了部分实验的教学影片。同时,把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及解答、参考文献等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五)教材、试题库的建设

我们和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校合作编写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自编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参考书;购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天平操作及维修的教学片。曾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现代仪器分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组织全体教师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

(六)加强了科研与教研活动

近年来,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共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了10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4项校级科学与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研进步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载的论文16篇。

   (七)重视教学质量  

坚持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定期检查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评估,是课程优质教学质量的保证,多年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我校总是名列前茅。2001年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通过了合格评估,基础化学实验室被授予为高等学校合格实践教学单位。在20032004学年度二学期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根据影响教学质量的9项指标给课程主讲教师评分,结果参与课程建设的全体教师均取得了90以上高分。2004年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中,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专业中有11位同学参加了《化学》科目考试,有10人的考试成绩超过了100分,其中8人成绩超过了120分。

二、创新点

(一)调整课程设置

将原来开设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合并起来,统称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单独设课为基础化学实验。

(二)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重新布局,将《无机化学》的定性描述与《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增了新成果及现代仪器分析知识介绍。实验教学删除了验证性实验、重复的容量分析实验,更新为基本操作技能、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

(三)加强了实验教学环节

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调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重心。重视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实现规范化教学与管理。并制定了实验教学考试办法。

(四)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堂教学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强讲、弱讲及自学相结合。课后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重做或补做实验;并实行了导师负责制,吸收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自制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五)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以无机化学省级在建硕士点、分析化学校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将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加强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课程和学科建设相得益彰。

三、应用情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经一年筹建,于1998年在我校面向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农学、动物科学及园艺等农业学科近20专业开设;2003年又扩宽面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地球化学、油田化学等工科专业开设,至此,我校农科及工科20余个专业统一开设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该课程成为了我校开设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课程之一。在6年的教学实践中,已有11000余学生接受了该门课程的教育。课程建设后与以前相比学生素质有明显提高,基本情况如下: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 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本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加强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中,以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调,贯穿至每次实验教学中。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都能熟练地掌握全部的基本操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实验教学中照单抓药的不良局面, 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学生的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实验操作正确率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结业考试内容为设计性实验,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随堂抽签选题考试,实验考试一次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2. 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

理论教学内容合并后,授课学时压缩了30%,为了确保课程即要具有原有课程的品味,又要扩充新成果、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我们把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同类内容按同一个模式程式化讲授,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也节省了大量授课时间。同时,为了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不足的矛盾,我们选择了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并将相关参考书名告诉学生,采用课堂提问形式检查学生对自学部分理解的程度,并对相关知识归纳、总结。经本课程学习后,学生们完全克服了高中时获取知识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局面,顺利地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

3. 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理论教学采用精讲与讨论相结合,不仅加强了师生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突出了教学的主体。讨论前需要学生查阅文献、对资料理解和归纳,训练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扩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增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讨论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他们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

4. 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含量, 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培养了他们严谨科学态度和作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同一个实验,分不同的途径来完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学习环节,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课外组织了部分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基础好、科研兴趣浓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经历文献检索、开题报告、科研准备、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科研过程,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具有活力、最具社会价值的一部分。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们公开发表了10余篇科学研究论文。

(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调整了教学重心,实验学时增加,而理论学时减少。许多教师担心学时不足,会造成理论教学质量下降。我们精选教材,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同时,加强团队的协作,集体在教学及科学研究上的创新,使得教学资源不断地得到了优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广阔的学习环境。实践表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我校一直高居榜首,且稳中有升。

20032004学年度课堂教学评估中,学生就教师为人师表、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总体评价等9个方面指标进行评估,本课程的全体教师均得到了90以上的高分。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专业中有11位同学参加了《化学》科目考试,有10人的考试成绩超过了100分,其中8人成绩超过了120分。这充分说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已步入了精品课程行列。

(三)提供了优良的教学资源

1. 教材及参考书

我们和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校合作编写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自编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参考书,现在教学使用的是面向21世纪教材;购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天平操作及维修的教学片;并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现代仪器分析》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教材。

2. 规范化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所有的基础化学实验室的水电、照明、通风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实验桌面铺上了防酸橡胶板。并购进了一批电子仪器设备,已建成了一个光化学分析实验室、一个电化学分析实验室。大型的设备设专用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对全校师生开放,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实验教学按11组,全面实现了规范化教学管理。基础化学实验室于200012月通过了湖北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基础化学实验室为高校学校合格实践教学单位。

3. 网络教学资源

近年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上,逐渐向网络化发展,正在建设集科学性、知识性、动感为一身的网络教材、实验教学辅助系统及考试系统、师生互动的BBS答疑系统。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得到学校的重视,2004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网络系统的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得到了学校大力资助,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有部分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采取了鼓励教授、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参与课程建设,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学位学习及短期科研进修,学科与课程建设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建设现有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4人为硕士生导师;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

在课程主讲教师中,李良学同志获“湖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蔡哲斌同志获“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称号;李克华同志获“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称号;另外,有4人为校学科带头人,10余人次获校级“教学优质奖”, 30余人次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 等称号。

    (五)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规划课程自身的建设,而且还要协调好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以及相关课程间的关系。本课程以校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在建硕士点无机化学为依托,统一规划和管理,大部分课程建设的骨干也是学科带头人,他们及时地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提升了课程的品味。近年来,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共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了10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4项校级科学与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研进步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载的论文16篇。

由于该课程的建设成绩突出,曾作为我校课程建设的示范工程,指导过全校其它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促进了我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随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教学资源上的优化,将给我校学生提供更好教育服务;同时,优化的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使高校里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成为受益者,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工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