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省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信息来源:【教务科 】 更新时间:【2009-03-16 00:00:00】 阅读:【】次

成果名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成果完成人:黎东升  许家林  朱忠贵  张华林  李炳莲

获奖等级: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时间:2005

 

一、成果主要内容

本课题199910月由湖北省教育厅下达,20025月完成课题研究并由学校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20049月获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

    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现象普遍、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落后于实际。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及农村其他部门培养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及联系实际,直接影响着专业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缺陷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落后于实际。如中国入世之后,教师对农业及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以及缺乏掌握对农民负担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村发展问题等现实第一手材料,以致无法准确而完整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素质的培养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二是实践教学计划不能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变化的需要。实践教学计划直接反映了专业实践技能教育的目的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我们对全国部分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存在着注重对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而疏于对实践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以致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了,而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仍然执行老一套。三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合理,难以达到实践教学效果。从我们对全国部分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做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某些实务课程的相关知识之后,安排一个时期到实际业务部门“见习”或“顶岗”操作,即所谓的课程实习或教学实习。待到毕业前夕,再集中一段时间到对口的业务部门进行综合性的毕业实习,由此完成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任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正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越来越难尽人意。突出表现在实践教学计划的时间难以完成、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和实践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四是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围绕构建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和人才个性发展的需要,逐步达到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方案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明确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取向

课题组通过比较研究及对兄弟院校及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历史、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考察之后,就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见解。一是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选择上,必须着重研究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规范研究。二是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即以面向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超前性;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有选择地吸收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突出实用性;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注重特色性。三是明确提出了农经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即以实践实境模拟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关键,并提出了全面构建生产公司系统和银行系统的模拟实验系统等三大经济系统,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

(三)提出了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构想及主要措施

1. 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即包括4个方面:

一是专业准备性的实践教学,含参观观摩、专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其中,社会实践是一种辅助性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学生层次而加以确定。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社会调查:第一,进行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工作有关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农户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模式或者是与农林经济管理工作有关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假期,单位由学生自己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调查单位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第二,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调查,以体察民情,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的组织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方案设计和方法上的指导,对具体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二是随堂性的实践教学,含课堂培训、专业实验课和课后训练;

三是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含专业教学见习、模拟实习,其中,专业教学见习主要是指在农林经济管理课程的某一个单元或阶段结束以后,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选择地到一个企业,在考察其与专业教学进程内容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也到相关部门考察其具体业务处理方法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从而增强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它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譬如,在讲授农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前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个生产阶段比较明显的企业,让学生对不同生产环节之间半成品转移的方式加深认识,然后再到其财会部门了解不同计算方法选用的依据与具体程序,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即会有很大的帮助。模拟实习是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验室里组织进行实习,是学生利用仿真的农林经济管理资料、审计资料等按照所设计的实验环境而进行的操作训练。它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是单元模拟实习。单元模拟实习是指在讲完某一单元(或某一章)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在实验室里组织进行的阶段性实习,它主要包括基础农林经济管理单元模拟实习、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单元模拟实习等。与平时的作业相比较,它能够把相对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规则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综合模拟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是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业务,经过教师整理和加工后所形成的系统、完整的资料,由学生在模拟室里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按照实际业务处理规范所进行的仿真操作演练,它主要包括基础性的综合模拟实习、专业性的综合模拟实习等。与单元模拟实习相比,其实习内容系统,实习环境逼真,实习效果好,可以对学生操作技能起到全面的检验作用。模拟实习主要通过模拟实境实验来完成,模拟实境实验是根据案例教学和借鉴国外有关社会救济机构为培训失业人员开办模拟公司的成功经验,把与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微观经济搬进实验室进行实境模拟,将案例教学实证化、动态化和规范化的办法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实务,提高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实习方式的缺陷。

虽然社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从根本上看,它都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切经济活动都可以依此分类。然而,要在实验室构建起包含四个环节的经济系统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分析现有的条件和实习的需要,可以设计一个相对简化的经济运行模拟实境系统即只设置生产公司、贸易公司和银行等三个基本独立的经济组织就可满足要求,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系统。生产公司、贸易公司和银行这三类经济组织内部各自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基本系统可承担综合实习的任务,子系统则承担课程实习的任务。对生产公司系统模拟而言,生产公司内部的子系统主要由供应、生产、营销、研究和开发五个子系统构成。其中,供应系统负责企业资金的筹措与运用、人力资源的开发、物资供应与管理等。生产系统负责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营销系统负责企业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与定位、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产品销售与服务等。研究系统负责企业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等。开发系统负责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与决策、项目评估与分析等。通过运行上述五个子系统,就可以将生产性公司的生产、技术、营销、财务等经营活动模拟出来,其运行可由供应科、生产科、财务科、销售科、技术科等业务科、室承担。每个科室设若干个职位,分别由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专业方向的学生担任。通过在生产公司的实习,可以解决《企业技术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项目评估与分析》等课程的实习。

对贸易公司系统模拟而言,贸易公司主要由业务部和财务部组成,业务部承担货物的收购和销售,财务部承担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在贸易公司可安排经贸英语、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方向的学生实习,其实习运作完全依照国际惯例进行,比如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可按国际惯例模拟拒付,完成退出合同、索赔、仲裁等经济行为。通过实习,学生应掌握商品进出口贸易程序,如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交易洽谈、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各种费率的计算、价格的缺点和货款的支付方式等贸易实务操作技术。

对银行系统模拟而言,银行系统主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组成。根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只需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行特征。商业银行的运行可用图2表示。模拟商业银行内部则由信贷科、会计科组成,信贷科的任务是负责资金计划,对贷款进行决策及具体发放与收回,会计科负责办理称贷款核算、结算核算、联行核算、贴现核算等。通过模拟商业银行,可满足学生对《货币银行学》、《银行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实习的要求。在以上三大系统中,都需设置会计机构,即会计科或财务科,而对会计系统运行的模拟,在许多高校都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可满足学生掌握《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会计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实务知识。

四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含课程设计或课程教学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或课程教学实习是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到校外实习点所进行的观摩、交流和实地操作性实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的内容,应当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习。教学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听到、看到和接触到的都是真实的资料和用具,而且有机会参与具体的农林经济管理业务处理,因而,就可以获得真实的感觉,从而消除了校内实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疑虑,使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验室里所学的专业基本技能得到全面地检验和运用,并使之提高到具有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宜安排在第三学年,具体时间以1015天为宜。相对毕业实习而言,它的时间比较短,规模比较小,而且一般都安排在该课程开课较近的时间进行。学年论文是用来比较综合地检查学生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它一般宜安排在本科层次的第46学期,在学生学完主要专业课之后,相对比较集中地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比较系统地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之上,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某一个小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然后写出一份4000字左右的论文,以训练和提高其专业写作方面的技能。在进行学年论文前,专业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拟定切合实际而又具有一定新意的学年论文的题目,同时还应当列出必要的参考书,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不至于茫然而不知所措,也应当防止学生中出现不动脑筋而抄一篇文章交差的现象。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所进行的以顶岗操作为主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学生在走出校门前的最后一次对自己的专业及其综合性实力的全面检验。毕业实习不仅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能够验证和运用,能够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农林经济管理业务工作进行真实的演练,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接受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工作、社会经验方面获得知识,在才能方面得到全面地锻炼。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适应期。毕业实习按照其不同的要求,还可以划分为见习性毕业实习、专题性毕业实习和专业适应性毕业实习等不同方式。毕业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时间为78周。实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中方式,也可以是分散方式。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最后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全面地检验学生所达到的专业研究水平以及专业写作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当遵循“拟题——选题——定导师——搜集资料——拟出初步写作提纲——导师指导修改提纲——查阅资料——确定正式写作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加工——导师审阅——学生修改补充——定稿”的基本程序,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部分同学不负责任的抄袭行为。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情况进行全部答辩或部分答辩。

2. 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建议。课题研究指出要求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跟上时代步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具体而言,实行讨论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现场调查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活动能力;实行案例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实行实验与实境模拟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行“顶岗”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实行指导研究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等,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了较为的研究。

3. 进行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实境模拟教学模式、课程实验等内外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

二、创新点

(一)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与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的运用上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二)是在研究结论上:首次提出并实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实境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有效研究。

(三)是注重成果的实施和再研究:本项目2002年鉴定后,就在本院2000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应用,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不断加深对该课题研究的深度。

三、应用情况

(一)项目研究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规范文本。

(二)完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

(三)完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境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试点应用工作。

(四)已在国家级及省级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五)研究成果已在本校2000级及以后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实施应用,并在全国高校农经管理院长(系主任)教研教改会议上交流和推广。